•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生活方式 >> 正文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三伏贴)----“十问”
2021-07-12 编辑:许小丰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三伏贴)

“十问”

 

2021年“三伏”时间

初  伏  711日~720日(10天)

中  伏  721日~730日(10天)

闰中伏  731日~89日 (10天)

末  伏  810日~819日(10天)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具有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辛温类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在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的适用病症

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人,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据,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

3.小儿及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建议不属于上述病症的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其他适宜的冬病夏治方法。

 

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禁用人群:

1)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2)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活动性肺结核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5)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5)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用药

2021年北京市“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全市统一调配使用的贴敷药剂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110007)——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消喘膏”(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063222)——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批准文号:京药制字 Z20180008)——仅适用于成人。以上药物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备案公示、可提供“三伏贴”服务的医疗机构选择应用。

为保证“三伏贴”疗效,凡是以物理、化学方式制作(含“械”“健”字号),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如红外贴、磁疗贴等)均不可用于“三伏贴”;并且不得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项目收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

1)什么时间贴敷

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每伏第一天开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

2)成人的贴敷次数与时间

“温阳化痰穴贴”: 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间隔7天。

“消喘膏”:每伏贴1次,每次贴敷46小时。每伏间隔9天。

“补肺咳喘贴”(仅适用于成人):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24小时.每伏间隔7天。

3)儿童贴敷次数与时间

“温阳化痰穴贴”: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根据年龄每次贴敷14小时。

 “消喘膏”: 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每伏贴1次。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0.54小时。

  因贴敷药物和患者的体质差异,可向贴敷机构的专业人员咨询适宜的贴敷时间。

4)贴敷的疗程

2021年的三伏共40天,每10天贴1次,41个疗程。连续贴敷3为佳。3年后可根据病情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提示:今年夏季暑热长,湿气重,多见寒湿、湿热交织天气,应根据敷贴时的天气和个人身体状态,酌情调整贴敷时间。如遇阴雨寒湿天气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15-30分钟左右;遇炎热暑湿天气可缩短;体质尚可、无过敏者可延长,阳虚体弱、易过敏者需缩短等。贴敷期间应密切注意有无皮肤的不良反应。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方法

1)正常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水泡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仅需保持局部干燥,待其自然吸收;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减轻不适感。

2)不良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的体质或贴敷时间偏长等原因,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

若在贴敷期间,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瘙痒现象,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过敏严重者应及时到规范医疗机构就医。

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选择穴位贴敷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不要自己在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自行购买不知成分等贴敷药物,自行贴敷。

2)穴位贴敷法只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重症或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4贴敷后不要过分活动,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仅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5)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避免空调、电扇直吹,避免皮肤遇凉而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6)中医提倡“以平为期”,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宜缓缓图功,过犹不及。患者不宜妄自增加敷贴局部的刺激强度,或盲目增加贴敷次数。同时不要在三伏期间采用多种干预方法,过度治疗。

 

 

>